2022年11月16日,NASA发射了一个可载人的宇宙飞船到月球轨道上,这个宇宙飞船叫“猎户座”。猎户座和当年阿波罗飞船长得非常像,但是比阿波罗飞船大了2.5倍,可以装载的货物和人也更多了。以前阿波罗计划的飞船最多只能装三个人,现在的猎户座可以装六个人和更多的货物。但是这次发射的猎户座飞船上面没有人,只是测试能不能降落在月球上,但这次不降落,只是周围看一下,这个测试任务叫“阿尔特弥斯1号”(Artemis 1)。这次使用的运载火箭是SLS火箭,比阿波罗的发射火箭小一点。
火箭其实只有最上面一点点的部分是宇宙飞船,其他的部分都是推进系统。
整个火箭最长的部分是一级推进火箭,再上面有个二级推进火箭,旁边两个小的是辅助火箭。辅助火箭在发射两分钟之后就脱落了,一级火箭在发射后八分钟就脱落了,二级推进火箭发射后两小时脱落,最后剩下顶部白色部分。这个白色部分里折叠了太阳能板,到时候张开,靠太阳能飞向月球。这个宇航飞船在发射后四天就到了月球轨道内,第五天开始环绕月球转了两圈,之后再靠电力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返回地球的时候,太阳能板也扔掉,就只剩最上面载人的部分。所以整个百米长的火箭,最后回到地球的部分也就两三米。这个火箭经过一个月的飞行已经返回地球了。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之后,美国计划在2024年发射“阿尔特弥斯2号”(Artemis 2),用“猎户座”载人到月球轨道,但是这次也不下来。
2025-2026年发射“阿尔特弥斯3号”(Artemis 3),实现人类再次登月的梦想。
距离上次人类登月已经时隔50年了,所以要先测试新的登月技术,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年组织登月的那些人都不在了,而且据说当时有些技术也都销毁了。(为什么要销毁?没人知道为什么。)如果这个计划能顺利进行的话,两三年后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人类再次登月,我们也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大部分人应该是没看过五十年前那次登月直播,这次绝对不要错过。
这次“阿尔特弥斯1号”(Artemis 1)的试飞,NASA公开了一张飞船内部的照片。旁边的人是假人,整个飞船总共有三个假人,前面两个,后边坐了一个。
为什么有个史努比呢?是为了纪念阿波罗10号,阿波罗10号是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前面的试验船,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叫“史努比”。含义是史努比时隔50年再次替接下来要登月的人类来试飞行。
回顾
人类第一次登月是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载人宇宙飞船降落在月球上。船长39岁的“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出登月舱,踏上了月球,成为第一个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人类,这也是人类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刻。第二个踏上月球的人是39岁的“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玩具总动员》中的巴斯(Buzz)光年的名字就来自于他,他还参加过《玩具总动员》的首映式。
“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虽然不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但是他却是第一个从其他星球回到地球的人。因为阿波罗11号返回地球的时候,他是第一个出来的人。
人类登月总共六次,分别是阿波罗11号、12号、14号、15号、16号、17号。只有13号没有成功,13号已经到月球附近了,但是突然出现了故障。
前前后后总共有12个人登上了月球,全是美国人。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波罗17号,登月的时间是1972年12月11日。阿波罗17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待了三天,采集了一百多公斤的样本,并做了一些实验,在12月14日返回了地球。之后,人类就再也没去过月球了。当然在这之后,很多国家也发展了各自的航天航空技术,也有不少国家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但始终人没有再去过了。
人为什么没有不再去月球了呢?
半个世纪以来,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的疑问,于是就产生了很多猜测和说法。比如,有人怀疑当初登月是一个骗局,这个猜测不是近期才有的,而是在人类最后一次登月的两年后(1974年)就有人质疑登月的真实性了,说登月其实就是好莱坞拍了一个大片。当然这种质疑是有时代背景的,当时是美苏冷战。苏联开始在宇宙事业上是领先的,结果美国突然登月了,再直到今天没有人再登上去过,所以“登月造假论”就显得更加合理。
不过现在有很多环月的卫星拍摄到很多照片,似乎表明是阿波罗当时登月留下的一些痕迹和设备,这些似乎都能说明当初的登月应该是真的。不过没有到那些轨迹上真正再去看一下,其他国家发射的探测器都发到其他地方去了,没有发到原先那些地方,所以那些轨道车、脚印都是远远看到的。
如果登月是真的,究竟为什么不再去了呢?
NASA解释说,不登月的原因是因为成本太高。当初阿波罗计划总共花了120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兆美元左右。美国2020年的年度财政收入不到5兆美元,财政支出达到6.3兆美元。现在年年赤字,不可能再花出1兆美元去登月了。不过NASA也承认,由于技术的革新,登月成本已经大幅下降。按照NASA2005年的计算,登月大概需要1000亿美元,也就是说现在登月和当初登月花的钱从金额上看是一样的,但是考虑到通货膨胀的话,大概相当于当初成本的六分之一,所以登月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贵,美国政府应该也是花得起的。为什么不花这个钱呢?这就产生了另一个说法,月球上可能没有人类需要的东西。其实这次“阿尔特弥斯计划”似乎暴露了美国五十年来不登月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没钱,也不是因为月球上没什么人类需要的东西,也不是因为造假,真正原因是因为没有对手。
美国当初登月是为了击垮苏联,向世界展示实力,结果登月把苏联打倒在地(当然不仅苏联,一下子把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打倒在地)。登月技术就是火箭技术,火箭技术就是导弹技术,现在人类战争里最厉害的武器就是导弹,因为导弹上面可以放核弹头,能够精准控制火箭就能精准控制导弹。除了导弹之外,宇宙技术在军事上的利用还包括卫星技术,卫星技术又包括通信和GPS。我们现在的手机、汽车、飞机、无人机、导弹、导弹防御系统都在使用卫星的通信和GPS,所以在宇宙技术上的实力就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宇宙技术最强大的国家就相当于世界的霸主,所以美国当初登月让全世界都服气了,有了登月就不需要向别人再展示其他的东西了,也不需要再展示登月了,因为已经登六次了。而事实也是,过了五十年没有第二国家登上月球,也是没有人超过他。正因为如此,这也就可以解释美国为什么现在又要登月了?
美国为什么现在又要登月了?
因为在五十年后的今天,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能够撼动它世界霸主位置,对手就是中国。中国究竟做了什么让美国突然紧张起来?
为什么叫“阿尔特弥斯计划”?
当初“阿波罗计划”震撼全世界,把苏联一下打倒在地。“阿尔特弥斯”是希腊神话里“阿波罗”双胞胎姐姐,也是月球守护神(含义可能是美国想要守住月球)。
中国在航天航空技术上的发展史
2003年,中国的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了太空;
2005年,神舟六号实现两人五天的载人航空飞行;
2007年,中国的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完成了首次月球环绕任务(类似于现在阿尔特弥斯1号做的事情);
2008年,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实现了十米级的全月面遥感成像;
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宇宙空间站“天宫一号”,并完成了和神舟八号的对接;
2013年,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登陆,是1976年之后第一个软着陆月球的无人探测器;
2018年,鹊巢中继卫星进入拉格朗日点L2号(就是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所在的地方),去那个地方是为了实现月球背面通信。如果一个飞行机器到了月球背面,它就和地球没有办法通信了,所以先发一个鹊球1号到拉格朗日点,这样就可以实现转折的通信;
2019年,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着陆,并采集了两公斤的样本返回地球。这实现了可以去月球,还能发射回来的技术。
中国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美国怎么会不紧张?(当然,也得承认五十年前的美国就已经登月了,中国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美国要用震慑当时冷战时期苏联的方法再次震慑中国,登月只是“阿尔特弥斯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它是要在登月的地方建造一个月球基地,进行月球开发,其实就是圈地。月球资源说是全人类的,根本上还是谁先去占领,就是谁的。第三步,着陆火星,把火星地球化,进行改造后,让它成为第二个地球。到此为止,这才是“阿尔特弥斯计划”的全部。
要实现这样要庞大的计划需要很多钱,NASA、美国政府都没有这个钱。美国想到一招是把这个项目放到私人企业,美国以前通过民营化实现过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就是“因特网”。现在使用的因特网其实是很早以前美国为军事目的开发的一个项目,后来美国政府就把这个项目民营化,让私人企业介入开发、竞争和推广。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现在因特网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底层技术。据说,美国把网络技术开放到民营化之前,已经在军队和实验室内研发和运营网络技术长达五十年之久,所以才会有一个说法是现在看到的民营最尖端的技术实质都要比军队里或在研究室里的技术晚五十年左右。现在通信技术最尖端的是5G,而实验室里应该现在最快的、还没有公开的技术应该已经到10G了,现在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些未来技术,说不定在军方的实验室里也都是有。考虑到军方技术始终领先民间技术五十年这个角度的话,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些UFO是什么?很有可能就是军方研发的一些飞行器。
有了网络民营化的成功经验之后,美国政府就准备把宇宙开发民营化,期待民间企业的资金和竞争推动宇宙开发的快速发展,让美国再次确立宇宙开发的霸主地位。要让民间企业投资,必须有相应的回报才行,如果开发宇宙不赚钱,他们是不会干的。
宇宙开发是否有利可图呢?宇宙开发究竟怎么赚钱?
宇宙开发的第一个市场:互联网市场。目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建筑是信号塔和海底光缆,实现全球大部分区域的上网,但是仍然还是有很多偏远的地方是网络信号无法到达的。比如,高山之上、大海中央。大家可能觉得现在99%的人都已经能上网了,其实世界上还有40%的人上不了网(约20~30亿人)。在家里、办公室肯定是有网络的,但是稍微偏一点就没网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建更多的信号塔,而是把网络直接架设在太空,所以谁掌握了太空中的网络,谁就实际掌握了未来的网络。
这时你可能会想到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星链计划”已经发射到太空3500多颗卫星了,目标是42000颗,把整个地球包裹起来。其实除了“星链计划”还有贝索斯(亚马逊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和孙正义(日本软件银行集团原董事长兼总裁)正在做类似于“星链计划”的事情,也在往太空不断的发射卫星。
贝索斯的计划叫“Project Kuiper”,从2022年4月开始实施,计划向太空投入3000个卫星。
孙正义的计划叫“One Web”,当初计划投入7000个卫星,但是在2020年的时候破产了,后来被英国和印度的通信公司接收了。
总之,现在有不少公司正在和马斯克争夺“星链计划”的未来和网络的霸权地位。这可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网络霸权,而是世界网络的霸权。
除了互联网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基础行业的未来和宇宙空间有关,这个就是“运输”。不仅是运货,也包括运人。人类目前最快的移动手段就是飞机了,从亚洲飞到欧洲通常在十几个小时。未来有可能用火箭来实现人和货物的运输,就像导弹一样,但是是平稳着陆。这样的话,从地球一端到另一端只要30分钟。
除此之外,还有旅游业与宇宙相关。2020年7月,贝索斯和他的弟弟,还有一个82岁的老宇航员、一个18岁的高中生坐着他自己的宇宙飞船“蓝色起源”进行了一次太空旅游。
在同一个时间,美国维珍银河公司的飞船“团结号”载着它的创始人英国贵族“理查德.布兰森”爵士进行了首次太空旅游。这个公司就是专门提供私人太空旅游服务的。
现在像这样的太空旅游都是短时间的,整个也就一个小时左右,在太空里待的时间十分钟左右,主要体验无重力感觉、观赏地球和月球。未来的旅游项目就不是这么短暂的项目了,可以在太空中建一个宇宙空间站“宇宙旅馆”,可以住几天,体验无重力的睡觉、无重力上厕所、无重力洗澡吃饭……以前只有宇航员能体验到的东西你都可以体验到。像这个宇宙旅游项目再进一步发展就变成月球旅游了,先是绕月飞行,然后是登月。
500年前人类的大航海,谁也不知道海的另一边是什么。现在人类有一个大航空时代,坐着宇宙飞船到各个地方去玩、探索宇宙。而这个时代如果到来的话,相应的产业就会如雨后春笋这般出现,比如宇宙向导、宇宙饭店、宇宙音乐会、宇宙娱乐场……但这一切行业的前提是宇宙港,就像现在海港的港口和机场是一样。
据说美国现在已经有12个宇宙港项目已经获得批准,正在建设。建设宇宙港是要有一个独特的地理要求的,它的东面必须是海,因为往宇宙发射的火箭都有一个角度,都往东面发。宇宙港要频繁不停的发射火箭,燃料箱就要掉下来,掉到海里比较好一点,只要东边有海就有机会。
日本有一个社团法人“Space port Japan”,这个社团法人就集合了日本的航空公司和各大建筑公司,准备抢占宇宙港的建设项目。日本觉得它在航空建设领域是比较领先的,再加上日本比较适合建宇宙港,所以他觉得未来宇宙港在日本应该是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他们觉得“大航空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两三年后感觉就要开始了,所以现在只要是有点钱和技术的国家都想在这个项目中分一杯羹,就像现在的大富豪们都是当年网络黎明时期出来的人一样。